“咚咚咚咚咚……”在一阵急促的锣鼓声中,粤剧人物黄飞虎雄赳赳、气昂昂地迈上舞台。“辞边庭股票炒股网站大全,穿关隘,奉旨回防!”9月22日晚,一代忠良名将的故事在深圳宝安1990音乐厅拉开“粤来粤有戏”2023第二届湾区粤剧节帷幕。 本届湾区粤剧节亮点纷呈。传统大戏、折子戏、现代粤剧、新编剧目和粤曲粤歌联袂上演。粤剧艺术名家现身讲坛,与戏迷零距离互动。活动共安排粤剧粤曲展演6场、粤剧大讲坛4场。 阵容方面,本届湾区粤剧节可谓群星闪耀。31名粤港澳大湾区顶级名家轮番登场,广东粤剧院以及香港、澳门、...
“咚咚咚咚咚……”在一阵急促的锣鼓声中,粤剧人物黄飞虎雄赳赳、气昂昂地迈上舞台。“辞边庭股票炒股网站大全,穿关隘,奉旨回防!”9月22日晚,一代忠良名将的故事在深圳宝安1990音乐厅拉开“粤来粤有戏”2023第二届湾区粤剧节帷幕。
本届湾区粤剧节亮点纷呈。传统大戏、折子戏、现代粤剧、新编剧目和粤曲粤歌联袂上演。粤剧艺术名家现身讲坛,与戏迷零距离互动。活动共安排粤剧粤曲展演6场、粤剧大讲坛4场。
阵容方面,本届湾区粤剧节可谓群星闪耀。31名粤港澳大湾区顶级名家轮番登场,广东粤剧院以及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等大湾区7个地市粤剧院团、15家参演单位、350余名演职人员纷纷加盟助阵。
“在大家的支持下,今年的粤剧节阵容更强大,内容更丰富。”宝安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冯颖霞代表主办单位致辞时,向参演的各粤剧院团表示感谢。
广东省戏剧家协会主席、广东粤剧院院长曾小敏说,湾区粤剧节展现了粤剧大家庭的和谐之美、宝安地方文化的特色之美、粤剧艺术传承发展的时代之美。
撰文:李嘉耀
31位名家联袂出演
粤剧盛宴高潮迭起
扣人心弦的旋律、酣畅淋漓的武打、惹人共情的爱恨情仇……9月22日,广东粤剧院携24名一线名家奉上高潮迭起的粤剧粤曲盛宴。当晚,现场座无虚席、掌声四起。全新的声光影效果带领湾区戏迷走进韵味无穷的粤剧世界。
被誉为“金嗓子”“小曲王”的倪惠英、因创演《白蛇传·情》而为年轻人追捧的曾小敏、曾饰演《七十二家房客》“太子炳”与“八姑”而烙印在观众心中的彭炽权和黄伟香等一一亮相。
开幕式上,广东粤剧院一团团长文汝清登台表演现代粤剧《沙家浜》,观众的热情令他深受感染。“掌声和欢呼声让我感受到粤剧浓厚的群众基础。”他说。
活动第二天,文汝清和广东粤剧院演员梁晓莹领衔出演粤剧大戏《紫钗记》。该剧由香港作家唐涤生改编自明代戏曲家汤显祖所著的同名剧本,并融入京昆艺术元素与美学元素。文汝清解释,大众耳熟能详的《紫钗记》是湾区文化的桥梁,将它搬上宝安的湾区粤剧节舞台,非常契合活动的主题。
本届湾区粤剧节排演三部经典粤剧大戏,除《紫钗记》之外,还包括《黄飞虎反五关》以及《梁山伯与祝英台》。三部传统剧目两文一武,极具代表性。
《黄飞虎反五关》是广州粤剧院的保留剧目。商朝武成王率领众将反出朝歌的故事有颜值有内涵,每次演出叫好又叫座。在剧中饰演黄飞虎的欧凯明忆述,加入广州粤剧院以来,自己在20余年间多次参演,对剧情和剧中的唱念做打烂熟于心。“这部剧表演阵容强大、行当丰富,充分展示粤剧传统表演程式的艺术魅力。”他说。
《梁山伯与祝英台》则是肇庆市粤剧团为纪念粤剧大师陈笑风100周年诞辰而在今年复排的新编剧目。“湾区粤剧节给了我们第二次正式出演的机会。”领衔主演朱女透露,院团在经典剧本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提炼故事主线,将人物精简至四个角色。“一方面,我们认为戏曲艺术是以演员为本体,希望观众的目光聚焦在演员身上。”她说,“另一方面,我们也要为粤剧剧目走向小剧场做准备。”
作为深圳本地院团代表,从宝安走出去的深圳市粤剧团也受邀献艺。这次,该团主要演员全员出动,呈演经典折子戏专场。《血溅李陵碑》的豪迈、《存忠剑》的激昂、《东方夫人》的悲壮扣人心弦、惹人共情。
深圳市粤剧团青年导演胡家伟介绍,六出折子戏中,有五出是粤剧的守正经典,剩下的《东方夫人》则是从京剧转化而来。“排演过程中,我们在锣鼓经、音乐、唱词、人物扮相等各方面,按照粤剧特色进行本土化的转换。”他说。
湾区戏迷纷至沓来
共赴金秋粤韵之约
粤港澳三地语言相通、地缘相近、文脉相亲。2023第二届湾区粤剧节邀请诸多粤剧界的明星大腕,点燃戏迷们的热情,吸引大湾区各地观众前来追星、赏戏。与此同时,所有粤剧展演经多个平台线上直播,观看人数超过300万人次。
“因为想抢到前排座位,离曾小敏更近一点,我很早就到宝安1990音乐厅门口排队了。”开幕式前,东莞戏迷谢小姐激动地说道。
“我们有太多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去传承和推广,观众也需要有更多渠道和形式,了解粤剧粤曲艺术的美。”看完《黄飞虎反五关》后,观众李先生激动之情难以言表。
本届湾区粤剧节开幕以来,微博、抖音、小红书、微信视频号等平台上,出现大量由观众拍摄上传的现场图片和视频。曾小敏、欧凯明、蒋文端、叶幼琪等粤剧顶流的风采,在社交媒体流传甚广。
来自广州的强薇在家中观看开幕式的线上直播,她也是曾小敏的粉丝。据她介绍,粉丝团共有约20名成员从广州等地赶赴宝安。部分成员甚至携带专业相机入场,并迅速在粉丝群分享高清美图。“我有事去不了,特意嘱咐他们多拍一些。”她说。
开幕式现场,有两位手持摄影稳定器的大学生跑前跑后,不漏下任何精彩绝伦的瞬间。原来,广州粤有戏工作室创办人梁天铭率领7位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的学弟学妹,也从广州出发,到现场收集粤剧的文创素材。
早在2020年年底,梁天铭便开始围绕粤剧文创进行课题研究,过程中招揽不少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加入。毕业后,他顺势组建工作室,以粤剧IP作为出发点,不断向更多岭南非遗文化延伸文创触角。借着本届湾区粤剧节的契机,他们计划剪辑推出宣传粤剧的创意短视频。他说:“演出的规格非常高,我们想利用这次机会,将粤剧文化推得更广。”
梁天铭是粤剧的年轻“老观众”,而同样在开幕式就座的谭结儿,是刚给粤剧“种草”的年轻“新观众”。“震撼”是谭结儿观赏粤剧的第一感受。她形容,当剧场帷幕缓缓拉开,仿佛开启了时光的幕帘,“有种回到童年在电视上看粤剧的感觉”。
传统戏曲的创意演绎,让首次现场观赏专业粤剧演出的谭结儿直呼过瘾。见到“太子炳”和“八姑”,让她倍感亲切。令她意外的是,这两位家喻户晓的明星是粤剧演员出身。“粤剧的独特魅力,促使我在心中‘种了草’。”
谭结儿是深圳职业技术大学的大二学生。本次活动期间,她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观演团。领队之一、深圳职业技术大学传播与工程学院老师郜岩表示,期望让更多年轻人透过戏剧接触如此动人的中华传统文化。郜岩在2020年牵头成立校内学生社团古风社,多次联动宝安的粤剧表演力量举办展演活动。
当然,湾区粤剧节更是本地粤剧发烧友的狂欢节。新乐一邦曲艺社社员黄璐慈是位老戏迷,她接连观看三场演出,场场尽兴而归。“宝安将粤剧大家请到我们家门口做演出,怎能不捧场?”她说,“我希望它每年都办,越办越好!”
■相关
粤剧名家建言:
树特色文化品牌育传承人
9月23日,2023第二届湾区粤剧节召开大湾区粤剧粤曲的现状与前景主题研讨会。11位粤港澳专家、学者、院团代表,围绕粤剧发展建言献策,给出真知灼见。
“近年来,粤剧在宝安得到政府和民间不遗余力的推广。”宝安区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中心副主任刘明军首先向在场嘉宾介绍宝安粤剧发展情况。他说,在少儿粤剧方面,宝安成功培育诸多小梅花经典,使粤剧文化蒸蒸日上,也让粤剧后继有人。
目前,深圳等大湾区各地级市、宝安等深圳各区均举办各具特色的粤剧文化活动。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戏剧电影电视工作部副主任、广东省戏剧家协会秘书长谭臻提出,应加强省、市、区和行业协会联动,树立粤剧特色文化品牌,共同推动粤剧发展。“在宝安的湾区粤剧节这样的平台基础上,我们要把粤剧传统传承下去。”
研讨会期间,各嘉宾纷纷针对培育粤剧传承人的话题发表看法。广东粤剧促进会会长倪惠英建议,通过粤剧院团和中小学校协同合作的模式,开办粤剧兴趣班。深圳市公共文化促进会党支部书记杨素贤则提议,仿效香港设置专门的政策委员会和发展基金会,为粤剧设立表演考级机制。
深圳市新乐一邦曲艺社社长黄强回应,作为宝安本土培育成长的社会组织及粤剧民间团体,正尝试与广东粤剧院合作,在宝安成立粤剧考级点、打造粤剧培训基地股票炒股网站大全,培育更多的粤剧艺术人才和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