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资炒股软件 以工促农 产城村人融合发展

从观洞湖森林公园观景台远眺,一边是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热火朝天地建设配资炒股软件,另一边是观洞水库一碧万顷,山光水色与沿岸绿道相映成趣。 这是惠州仲恺高新区以“百千万工程”为抓手,推动产城村人融合发展的生动写照。 今年以来,仲恺强化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重点开展产业强区、镇街创强培优、和美乡村建设、城乡融合发展四大行动,全面实施“百千万工程”,开创全面建设国家一流高新区新局面。 ●于蕾 产业强区 上半年GDP同比增长6.1% 盛夏八月,仲恺高新区项目引进和建设正酣,处处涌动着高质量发展的滚滚...


  从观洞湖森林公园观景台远眺,一边是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热火朝天地建设配资炒股软件,另一边是观洞水库一碧万顷,山光水色与沿岸绿道相映成趣。

  这是惠州仲恺高新区以“百千万工程”为抓手,推动产城村人融合发展的生动写照。

  今年以来,仲恺强化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重点开展产业强区、镇街创强培优、和美乡村建设、城乡融合发展四大行动,全面实施“百千万工程”,开创全面建设国家一流高新区新局面。

  ●于蕾

  产业强区

  上半年GDP同比增长6.1%

  盛夏八月,仲恺高新区项目引进和建设正酣,处处涌动着高质量发展的滚滚热潮。

  在广东(仲恺)人工智能产业园东升片区,首航新能源惠州产研制造基地一期已经进入试产阶段。每年,这座占地3.3万平方米的智能化工厂将生产70余万台光伏和储能逆变器,覆盖户用、工商业、大型地面等全场景光储产品。

  大约5公里外,在青春片区,朗华全球智造与工业供应链创新中心不久前奠基动工。这个总投资约50亿元的项目全面建成投产后,有望成为大湾区最大的生产性服务平台,届时将为企业提供工业仓储、工业物流、工业外贸等服务,构建全产业链工业服务应用场景。

  视线转向位于潼湖生态智慧区的国家级平台——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在广龙高速与三和大道交会处,一片淡黄色的建筑群映入眼帘。这里是亿纬锂能初步建成的国际化新能源生态产业园,一颗颗电池生产出来后运输到各大汽车厂商,成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

  一幕幕强产业、优平台的生动场景,勾勒出仲恺高新区全力推进“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的发展图景。

  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是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今年以来,仲恺高新区围绕“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建设国家一流高新区”的发展定位,以“百千万工程”为抓手开展产业强区行动,推动产业提质增效。

  围绕“5+1”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壮大主导产业集群;实施千亿产业园基础设施补短板攻坚行动,做优做强产业发展平台;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深入开展“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年”活动,加强发展要素支撑。

  在全球经济增长趋势放缓、国际贸易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等因素影响下,今年上半年,仲恺高新区彰显经济韧性,经济运行整体向好。据统计,1月—6月,该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3.39亿元,同比增长6.1%,增速位居全市第2名;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3%。

  城乡融合

  探索产业园区促镇带村

  农村是推进“百千万工程”的基础单位,也是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关键所在。发力“百千万工程”,仲恺高新区如何寻找乡村振兴新动能?

  今年3月,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举办潼安花园安置房选房活动,潼湖镇首批符合条件的205户被征拆村民现场摇号,实现“安居梦”。5月,广东(仲恺)人工智能产业园西部片区台塘东路、英潼大道、松岭大道和科创大道4条道路全线通车,沥林镇人居环境品质提升按下“加速键”。

  据悉,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仲恺高新区探索建立产业园区促镇带村特色机制,探索园镇一体化发展路径,推动实现分片区融合发展。

  一方面,以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带动陈江、潼侨、潼湖发展;以广东(仲恺)人工智能产业园带动陈江、沥林发展;以正在升级改造的惠环西坑、潼侨村镇工业集聚区分别带动惠环、潼侨发展。

  据统计配资炒股软件,目前,潼湖生态智慧区累计启动了17个批次、共58条市政道路建设,总长约130.2公里;广东(仲恺)人工智能产业园在建及计划开工道路、水系、综合整治项目共61条、总长约53.25公里,其中5.02公里实现通车。

  与此同时,今年3月启动的惠环(西坑)、潼侨两大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工作也在有序推进。改造完成后,将腾挪更多产业发展空间,有效改善工业集聚区产业结构,助力惠环、潼侨高质量发展。

  另一方面,仲恺高新区实施镇街创强培优行动,按照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建设基础和发展潜力,打造一批在全省、全市有影响力的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从而强化镇街联城带村功能。

  如今,为更好地推进“百千万工程”,仲恺高新区正全力推进绿美仲恺生态建设提质提速行动、农村“赤膊房”美化攻坚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质增效清洁行动等三大行动,计划8月底前落实一批裸露地、乡村“四旁”“五边”绿化和“赤膊房”美化。随着城乡融合发展提质增效,一个新型产业平台乡村振兴示范区冉冉升起。

  数读

  ●2023年上半年

  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43.39亿元,同比增长6.1%

  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277.54亿元,同比增长2.2%

  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3%

  ●力争到2025年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缩小至1.7:1以内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6000亿元

  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50万元以上

  建成50个村(社区)公园、54个村(社区)微型消防站和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点

  新改扩建学校27所,增加学位约4万个

  一线实践

  沥林以“荔”为媒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端午前后,荔枝陆续成熟上市,仲恺高新区沥林镇也变得热闹起来。“每天都有新订单,一天出货两三千斤。”荔枝种植户张祖光说,通过批发商采购、电商零售、采摘体验等形式,沥林荔枝走向全国。

  沥林荔枝逐渐“出圈”的背后,离不开当地以推进“百千万工程”为契机,打造荔枝文化品牌,以“荔”为媒推进乡村振兴的努力。

  6月15日,沥林镇首届荔枝交易市场鸣锣开市,市民游客现场就能买到新鲜采摘的“放心果”。6月17日,沥林镇第二届荔枝文化节也拉开帷幕,全方位展现沥林“荔”乡的底蕴与魅力。

  据悉,惠州全市荔枝种植总面积32.88万亩,其中,沥林镇荔枝种植面积约2.05万亩,盛产妃子笑、桂味、糯米糍、怀枝等品种。但由于当地荔枝种植以家庭式管理为主,普遍品牌价值不高,售价偏低。

  对此,沥林镇以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带建设为抓手,不仅打造“沥林荔枝”品牌,还探索成立荔枝果农联盟,“串珠成链”推动主产区联动发展,着力打造“种—产—销—娱”荔枝生产模式。

  据统计,今年开市首周,沥林售出荔枝约1500吨,实现交易额2000余万元。



相关资讯